寻根红色法治路,接力精神永相传
7月3号那天,法学院的党委书记李军山,带着团委书记陈思静、老师柴晓波,还有他们那支“红星法援”普法小分队,一块儿跑到了五台县东冶镇的永安村。他们可不是去玩的,而是有重要任务——参观徐向前元帅纪念馆。县团委书记郑泽也特意过来,全程陪着大家,给活动添了不少料。这一趟下来,队员们像是掉进了历史的长河里,实实在在地摸到了革命前辈们那股子让人打心底里佩服的精神劲儿。
一进纪念馆大门,队员们就看到了徐帅的浮雕。大家伙儿都挺郑重地鞠了个躬,心里那份敬意和怀念,都在这简单的动作里了。
走进纪念馆,里面东西可真不少。老照片、老物件,还有做得特别逼真的场景,把徐帅这一辈子干的大事、打的硬仗,活生生地摆在大家眼前。看他当年怎么带着红军在川陕那边硬是开辟出革命根据地,又怎么在晋东南狠狠挫败了鬼子的“九路围攻”……光想想这些仗打得有多险、指挥得多牛,队员们就觉得特别震撼。尤其是看到徐帅在1985年、抗战胜利40周年时写的那首诗:“巍巍太行起狼烟,黎涉路隘隐弓弦……弹指一去四十载,喜看春意在人间”,读着这些句子,当年炮火连天的艰难日子好像就在眼前。队员们心里更明白了:这份硬骨头精神,咱们得接过来,传下去!
参观的时候,“红星法援”的队员们也没闲着。他们见缝插针地向其他参观者和工作人员发出去100多份问卷,搞起了小调研。问卷主要想了解大家对红色基地历史的熟悉程度,还有纪念馆里展示的红色法治文化效果怎么样。来参观的人也挺热心的,结合刚看过的感受,说了不少实在话。这些反馈可都是宝贝,“红星法援”打算好好整理整理,回头优化他们的“红色+法治”普法活动方案,让红色故事和法治道理在基层能更好地融在一块儿,讲给大家听。
看完出来,队员们还凑在一块儿聊了很久。你一言我一语,都挺有感触的。队员张玉娜说得挺激动:“这次真看明白了,没有徐帅他们那一辈人豁出命去拼,哪有咱们现在的好日子?咱们这代年轻人,就得把这红色的根儿接稳了,好好学本事,将来也得为咱国家、为民族复兴出份力!”
这次永安村之行,不只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,更像是一次精神的“充电”和“升级”。“红星法援”普法队这帮年轻人,准备借着这次活动的劲儿,把从徐帅那儿感受到的这股子精气神,好好揉进以后的学习和做事里。信念得更坚定,担子该挑就挑,让这宝贵的红色文化,在咱们这个时代继续发光发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