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望太行山的烽火岁月,抗战精神这盏灯得一直亮着!
眼瞅着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整整80周年了,咱马克思学院的“红脉80解码”实践队,心里头就惦记着总书记说的“得用行动把红色基因传下去”这句话。这不,趁着暑假“三下乡”,一群师生就奔着山西长治的武乡、黎城、潞州这几个地方去了,就想实实在在感受下、也传扬传扬那伟大的抗战精神。
启程:一脚踩进红色老区
6月24号一大早,队伍第一站就扎到了武乡县。大伙儿心里都沉甸甸的,先一头钻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。看着那些老照片、旧物件,好像一下子就被拉回了当年太行山上炮火连天的日子,那份儿坚韧劲儿,真不是盖的!从纪念馆出来,又一头扎进旁边的八路军文化园。嘿,这地方有意思,沉浸式体验,让你真能摸到、感觉到当年军民是怎么一块儿过日子、一块儿打鬼子的,细节满满。下午也没闲着,跑到我们学校定点帮扶的南沟村搞调研去了。聊啥呢?就围绕“红色基因怎么传,乡村咋振兴”这个主题,跟驻村干部们聊得挺深。怎么把本地那些红色资源用起来?咋让红色旅游更红火?村里头搞红色文化宣传的地方和人才怎么弄?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出主意、想办法,就盼着这红火的文化能给村里发展添把柴火。
探寻:追着历史足迹找力量
第二天(25号)行程更满。先去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和砖壁旧址。站在那些土墙根儿下,摸着粗糙的石头,好像还能听见当年八路军战士咬牙硬拼的动静,那份儿百折不挠的劲头,真让人打心眼里佩服。下午,队伍又开进了武乡县东村小学。给孩子们上课,可没干巴巴地讲道理。讲红色故事、放小视频、带着做手工、玩游戏…变着花样儿来,一堂“弘扬抗战精神,厚植爱国情怀”的主题思政课,愣是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。上完课,还跟县团委、小学校领导们开了个座谈会,一块儿琢磨这红色文化教育,从小学到大学,怎么才能连成一条线,有啥新点子、新路子。
深化:摸着老物件,回望那热血年代
26号转场黎城县。黄崖洞兵工厂旧址是头一站。看着那些藏在山沟沟里的老厂房、旧机器,心里头就一个感觉:当年搞军工,真不容易啊!革命前辈们就凭着一股子信念和韧劲儿,硬是在这大山里支棱起了家当。接着去了冀南银行旧址。馆里老照片、文件、老物件摆得满满当当,跟着看一圈,算是对这家银行的发展脉络有了了解,也突然明白过来,当年太行山可不仅仅是打仗的堡垒,还是条重要的经济战线呢!最后到了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。走进那间作战室,看着简陋的沙盘、地图,想想老一辈革命家就在这儿运筹帷幄,指挥千军万马,那份儿胆识和智慧,还有那股子“敢打必胜”的劲儿,真是服气!
赓续:这盏灯,得稳稳当当地传下去
行程最后一天(27号)到了潞州区。上党战役北关战地旧址,听讲解员细细讲了这地方怎么扩建的,上党战役到底是咋回事,还有《三垂冈》背后的故事,越听越觉得,当年为了保卫解放区,先烈们付出的牺牲,实在太大了。刘伯承工厂旧址又让我们开了眼。那些在简陋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军工奇迹,背后是一个个让人动容的故事。革命年代的劳动者们,靠着艰苦奋斗和创新突破,硬是拼出了一条路,这精神,现在看也一点不过时。最后一站是抗日五专署旧址。系统地了解了下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政权是怎么一点点建立起来的,深深感受到,当年的革命前辈们,信念是真坚定,组织能力是真强,那份儿一心为民的情怀,也是真真切切。
尾声:记住烽火,是为了照亮前路
这趟“三下乡”紧紧张张四天,18个师生,跑了长治三个县区。前前后后参观了12处革命纪念场馆,瞻仰了2000多件带着硝烟味的老物件,扎扎实实调研了2个村子,给当地中小学生上了2堂特别设计的思政课。最后还整出了一份调研报告,开发了一个红色育人案例,反响挺不错。这一路下来,对年轻的队员们来说,收获太大了。不仅肩膀上的历史使命感、社会责任感沉甸甸的了,更关键的是,心里那股劲儿被点燃了——要把这红色的根脉传下去,得踏踏实实学好本事,为咱们国家变得更强大,出自己的一份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