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领导来期刊社支招啦!聊聊出版那些事儿
前两天,咱们学校的党委副书记、校长田祥宇教授(也是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》的主编),还有党委常委、副校长米子川教授(兼任《统计学报》主编),一块儿到了期刊社的工作会上。这次来,主要是跟编辑们聊聊审稿、选稿、定稿这些关键环节,也看看期刊社下一步怎么发展。期刊社的专职编辑和学术编辑们基本都到了。
会上,期刊社的负责人先汇报了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》和《统计学报》两本刊2025年的出版进度,还详细说了说最近几期在审稿、选稿和定稿方面的情况。比如稿子都是哪来的啦,专家评审是怎么个流程,怎么保证质量不掉链子,都掰开揉碎讲了讲。
田校长听了汇报,肯定了期刊社的工作成绩。他说,学术期刊可是咱们学校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“门面担当”,马虎不得。他特别强调,审稿流程得进一步规范起来,政治关、学术关、文字关,哪一关都得扎扎实实把住。田校长要求期刊社,得好好依靠审稿专家和学术编辑这些“专业外援”,坚持优中选优,确保最后发出来的文章,不光学术上站得住,还得对社会有点真价值。
对期刊社接下来的工作,田校长重点提了几点想法:
底线红线要守牢: 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这根弦时刻不能松,风险意识要强,学术不端行为必须严防死守。质量和意识形态安全,这是期刊的命根子,得坚决守住。
借点“名人”的光: 得主动出击,多跟学科领域里那些真正有分量的权威专家、学者建立联系。吸引这些高水平作者来投稿,稿子的整体质量自然水涨船高,期刊的学术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也就跟着上去了。
流程优化不能停: 把标准化的流程建起来、完善好,搞精细化管理。从投稿到刊发,每一环都要有人把好关,环环相扣。这样干,才能给咱这两本刊未来冲击更高级别的数据库打好基础。
内控监督得跟上: 内部审核机制要建立健全,对整个出版过程进行动态监督。主编负责制得落到实处,堵住廉政风险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漏洞。
队伍协同一起冲: 编辑团队的专业素养得持续提升,人才培养体系要科学合理。部门之间协作要更紧密,最终形成一个职责清晰、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。
米子川副校长最后也讲了话,他希望大家认真消化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。他强调,办刊的根本还是得“质量立刊、特色强刊”。他期待两本期刊能真正成为:展示学校最新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术阵地、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平台、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的实践基地。